第102章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闂傚倸鍊搁崐椋庢濮橆兗缂氱憸宥堢亱濠德板€愰崑鎾绘婢舵劖鐓熼柟杈剧到琚氶梺绋款儑閸犳牠寮婚敐澶婄闁挎繂鎲涢幘缁樼厱闁靛牆鎳愭晥闂佸搫鏈粙鎴︽偩濠靛鐒垫い鎺戝绾惧鏌i幇顒佹儓闁汇倝绠栭弻宥夊传閸曨剙娅ら梺绋款儜缂嶄線寮诲☉銏犖ㄩ柍鍝勫€归弳鐘绘煟鎼淬垻鍟查柟鍑ゆ嫹,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閸撲礁鍨濇い鏍仜缁€澶嬫叏濡炶浜鹃梺鎸庣箘閸嬬偛顕ラ崟顖氱疀闁割煈鍋呭▍灞剧節閻㈤潧鈻堟繛浣冲厾娲Ω閳轰胶鍘洪梺鍝勫暙閻楀﹪鎮¢悢鍏肩厵濞寸厧鐡ㄥ☉褍顭胯閸犳岸骞冮纰辨僵闁煎摜顣介幏娲⒒閸屾氨澧涚紒瀣浮閺佸秹寮崼鐔哄幍闂佸憡鍨崐鏍偓姘炬嫹
第(1/3)页
松江是大明重要的产盐区,所以那这盐价低,但老百姓可买不到这么偏宜的盐,大部份钱还是让商人赚了,丁毅他们在登州买可是1.4两一担,登州盐民卖给盐商才3-4钱。
批发的盐价若能卖到一两,丁毅就算比较满意,而且崇祯以后,盐价可是越来越贵的。
“咱们第一块盐田,有多大?”
“这就是想问大人的事情?”周得水指了指现场。
他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搞个两百亩左右的盐田,按照夏季的蒸发海水量,每天蒸发的海水量大概在五百到七百吨左右,按百分之一含盐量算,可得到粗制海盐五到七吨。
再经过二次加工,大概可以得到略少的精盐,总体也在四到六吨左右。
整个过程大概要两天,也就是两天得到六吨左右的精盐。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想知道丁大人这盐田,准备搞多大?
因为大小的话,需要配套的卤水池,结晶池,水车。
丁毅马上当场算了起来。
两天六吨精盐,12000斤,120担。(其实明朝一担大概有120斤左右,咱们为了方便算100斤担。)
每担1两,两天才100两银子。
太少。
必须加大盐田。
“你看我双岛这最大能搞多少亩?”丁毅也不说多大,直接问周得水。
“单块最大的话,晒海水就慢了,越大越慢,有时几天都晒不干。”
“俺们当年的经验,四百亩最好,一天能勉强晒完。”
周得水道:“大人兼小,可以再弄几块,一步步来。”
“就这么干了,今年过年之前,弄十块四百亩的。”
“遵命。”周得水高兴的道。
丁毅勉励了现场的工人和周得水,向他保证应有的好处,这才离去。
回去的路上,他已经在乐滋滋的算起帐来。
“四千亩的话,每两天是两千两,一个月三万两,发达了啊。”想想都是美滋滋。
阮文燕实在不想泼冷水,但想了想还是小声提醒。
她说话前,回头看了眼身后。
赵大山瞬息有所悟,赶紧停步,和张经等人纷纷往后退。
“那边好像要帮忙,俺们去称把手。”赵大山憨笑道。
宋飞一脸怪诡,但还是跟着去了。
“四千亩的话,每两天有一百二十吨,重20多万斤。”
“咱们最大的旅顺号,满载也就20万斤。”
“嘶。”丁毅瞬息一脸黑线。
他手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