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攘外必先安内_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2/3)页

的现在可以狂造了。

  于是崇祯便“嘉其坚利,诏再铸五百位”。

  他这心也是真大,汤若望两年才造二十门红夷大炮,这再铸造五百门要到何年何月?

  但就这时,朝中有人反对,正是工部尚书刘遵宪。

  刘遵宪为人清端,又受知崇祯,这会在崇祯心中也挺高的,明末崇祯的六部尚书换来换去,刘遵宪是少有全身而退的尚书之一。

  他就直说汤若望造炮太慢,两年才造二十门,又说火器不行,且有危险,还得看用的人,不如练好精兵。

  崇祯不听,还是让汤若望造炮,只是由五百位,降为一百位。

  看来或多或少,也受到刘遵宪的影响。

  汤若望继续造炮,不料到六月发生了一件大事。

  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初二日,都城十余里内,觉地轴摇撼不已,若地震。不久,轰雷一声起天半,屋瓦碎裂,梁尘飞扬,西北隅白云滃郁,弥漫亘空,中夹苍黄黑子,旋转云际。历二时方散。乃京城西直门内安民厂火药爆炸。震毁城垣,方圆十数里无完宇,树木俱偃仆立槁。居人行人,互相枕藉,死皆焦黑。更有崩至城外数里,死藉地面。据查居民死伤万余,贴厂太监王甫、局官张之秀俱毙,武库几空,发五千金赈恤。

  崇祯事后得知,这就是一个火药厂爆炸引起的,方圆十几里没有一幢完好的房子,树木俱变枯槁,死伤万余人。

  顿时朝中铺天盖地的责骂声狂涌而来,再加上此时官军节节胜利,崇祯迫于无奈,一降再降。

  由铸炮一百位,降到五十位,三十位,二十位。

  当然,此时官军在中原战场上全面胜利,到处报捷,让崇祯几乎看到大明中兴,平定天下的希望,也在影响着他的判断,可能他也觉的,不用大炮一样能打赢了。

  就在他梦想着大明要中兴时。

  崇祯十一年七月,清兵再次入关,震惊天下的同时,也振救了快被灭亡的农民军。

  皇太极这入关比原历史上提前了一个月,同样是拜丁毅所赐。

  自从丁毅横空出世,满清在旅顺一带屡战屡败,大量土地被丁老鼠所占,金复州先后被夺。

  皇太极威严受到重挫不说,满清国内也是一片不满之声。

  特别在丁毅击破义州,虏走上万察哈尔部后,原本和他们铁了心的蒙古人,也开始怀疑清国的实力。

  为表现自己的大清国还是很强的,同时掠夺物资和粮食,弥补国内的损失,皇太极去年发动了征朝战役。

  结果又被丁毅大败,他更在汉城外选择不战而撤,美其名曰保存实力,其实大伙都知道他怕输给丁毅。

  征朝一战的失败,让皇太极的声望跌到顶点。

  而此时大明朝国内农民军越闹越凶,各地粮食失收,欠收,无数土地无人耕种,粮价达到新高,满清国内也有点承受不住。

  为了解决粮食,转移国内矛盾,并避开丁毅的兵锋,皇太极决定再次入关。

  所谓柿子还拿软的捏,当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