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横跨太平洋_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76章 横跨太平洋

第(2/3)页

年大乾统了度量衡,大伙还是知道十公里约是二十里路。

“一小时二十里,还没马跑的快呀。”有人笑道。

“这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车厢可以拖很多,一次性带大量的人员和装备物资。”

“只要铁轨修到大乾各处,将来咱们大乾的机动能力将非常可怕。”

不用张保明细说,现场的都在大乾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这火车的好处和益处。

“这玩意,最多能拖几节车厢?”有人问。

“理论上可能拖几十上百节的,当然,要看动力够不够,我们现在还在进行汽缸的改进,增加动力,和时速。”

张保明说的略有点多,拖太多了不好控制,肯定会翻车,正常有个十几节就算不错。

“来,大伙先坐,试试,试试。”丁毅哈哈一笑,不过为了防止出生意外,所有内阁分两次坐。

呜,随着锅炉燃烧,浓浓的黑烟冲天而起,火车很快动了起来。

五百米还是很短的,时间一会就过去,大伙意犹未尽,纷纷赞叹。

不错,不错,坐完后现场一致好评。

唯一的缺点还是速度有点慢。

但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改进,历史上的火车,也是越来越快。

原历史在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窄轨)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的蒸汽机车(机车总重量1420kg)时速为24—32公里,为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

现在丁毅的火车已经有10公里的时速,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达到二十公里。

现在要提高火车速度,就是提高锅炉压力。

布来士.帕斯卡则用法语道:“我看用煤的情况下,机车的热效率比较低,要是有其他燃烧可以代替,能提升热效率,速度还能增加。”

丁毅双掌相击,啊呀,我怎么没想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热效率高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代替。

原本使用柴油的内燃机要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研发,但现在丁毅手上就有柴油,也是全世界各国第一个重点利用汽油的皇朝。

“你们可以分几个出来,往这部分发展,内燃机,用柴油燃烧,热效率更高,动能更强。”但丁毅也不懂内燃机,只能说是燃油(柴油)在汽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曲轴输出的机械能。

事实上这并不用来直接驱动动轮,而是通过传动装置转换为适合机车牵引特性要求的机械能,再通过走行部驱动机车动轮在轨道上转动。

这对技术要求就更高了,显然目前还有点困难,科技司下面的重点还是提升蒸汽动力,同时展开对内燃机的研究。

第二天上朝,内阁就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设想。

大乾的第一条铁路,准备从京城,修往天津卫和天津港。

大乾京城的很多货物,都是从天津卫水驿道和天津港海口进入。

京城到天津港现在大概是三百里左右,到天津卫更只有两百四十里,都不是很长,可以当个试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