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见猎心喜(二合一)_重塑千禧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5 见猎心喜(二合一)

第(2/3)页

 邱慈云笑道:“方总,喝茶吧,晚饭就免了,晚上还有工作会。”

  “行,邱总,咱也不差这一顿,以后长着呢。”方卓爽快答应。

  “是,来日方长,那明天下午见。”邱慈云如此说道。

  这通结束的电话让方卓提振了不少精神,对方听到“投资中芯”和“讲解半导体发展”的态度不太一样,这位邱总作为张汝京的左膀右臂,可能确实有了些别的想法。

  这是需要把握的一个机会。

  方卓坐在总裁办处理了一会易科的工作内容,临下班前考虑着明天和邱慈云的会面,最后,他又交待了一项任务,要在第二天看到台积电梁孟松的履历。

  梁孟松在半导体行业是知名的人物,但人远在宝岛,这会的信息交流实际也没那么发达,猎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才在第二天中午把详细履历送到方总的案上。

  ——梁孟松

  ——1952年生人,51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拥有数百项半导体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两百余篇,担任国际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现任台积电的资深研发处长。

  ——“梁孟松是国际知名的技术人才,自92年加入台积电至今主要从事内存储存器、先进逻辑制程技术开发,他和他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利用Low-KDielectric(低介电质绝缘)技术,使台积电直接跳过150nm进入到130nm制程,成功在今年击败IBM,取得‘铜制程’关键战役的胜利。”

  ——“台积电表彰会里,梁孟松率领的先进模组排名第二,更前面的为资深研发副总蒋尚义,值得一提的是,胡正明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表彰会,有消息声称,胡正明极可能离开台积电,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注:消息存疑,难以确定)。”

  当技术大佬梁孟松的履历放在眼前,方卓便病了。

  他得了一种手痒心痒的病。

  从这份履历里,方卓印证到不少信息,里面还提到梁孟松的妻子是韩裔,是他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当过半导体工程师,也当过空姐。

  这也许是梁孟松以后从台积电跳槽到三星的一个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梁孟松选择离开功成名就的台积电,肯定不会是薪酬问题,只能是心里委屈了。

  履历里出现的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方卓知道梁孟松后来和他在中芯关系不睦,恐怕就是台积电时期落下的根由。

  但是,梁孟松今年刚刚受到台积电的表彰,恐怕很难有离开的想法。

  方卓收起这位技术大佬的履历,又发出去两项任务,分别查查台积电研发副总蒋尚义和那位梁孟松的博士导师胡正明,前者估摸着也没啥希望,后者既然疑似有离开的想法,没准能接触接触,给点指点。

  申城首富的思绪万千,但落实到眼前便需要一点点处理。

  下午两点半,方卓在恒隆广场的高档茶餐厅见到了中芯高级运营副总裁邱慈云。

  很巧合的是,两位都没带旁人,只有他们俩开了个喝茶的包厢。

  方卓觉得这见到了人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上来就是一记重击:“邱总,我确定不会投资中芯,浦东新区里的领导过问这个事,我就是这么回复的。”

  邱慈云面色稍惊的抿了一口茶。

  “我下决心要自己搞圆晶代工厂,做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方卓把旗帜打了出来,“邱总,何以教我?”

  作为发起者,作为意向者,他需要亮明旗帜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两个人得试探来试探去,中间信息的传递既冗杂也容易出现误会,不如这样直截了当。

  邱慈云不动声色:“方总,为什么不投资中芯呢?这是我的疑问,也肯定是张总听见你这个想法的疑问。”

  投,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不投,也能找出一百个理由。

  方卓做了一秒钟的阅读理解,理解到的含义是邱慈云只是要寻找一个合理的能支撑一个外行申城首富愿意持续做半导体的逻辑。

  不然,今天申城首富一时兴起,明天申城首富没了兴趣,他一位中芯堂堂副总裁要怎么自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