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
第(3/3)页
化,尤其是人事权力格局的大变局,纵然向德明没有出事,想要再维持端拱初年的状态,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根本上,还是皇帝锋芒毕露,在实现对朝廷掌控的诸多动作下,产生的巨大冲击。只不过,很多事情,都不是刘文济能够完全掌控的。
向德明之后,谁为首相,秉政执法,这成了刘文济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朝廷上下所关切的问题,几乎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就在刘文济头疼之际,宫廷之中又起幺蛾子了,应该说慕容皇太后又不甘寂寞了。也不知慕容皇太后哪来的精力,年近七旬,丧夫、丧子、丧权,都没有把她彻底击垮,临到人生暮年,还想着折腾。
慕容太后相召,刘文济又不能不应,只能乖乖地前往慈明殿,恭顺孝敬地行礼。而慕容太后找刘文济的目的,也很明确,虽然说话拐弯抹角、旁敲侧击,但话外之意都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她是冲着尚书令之职,她希望刘文济能委任慕容德琛.
在过去的三年里,不管是为了体现“孝心”也好,还是为了安抚慕容氏这股庞大的政治势力,对慕容皇太后,刘文济一直是多加忍让,对她的一些干政行为,大事顶回去,小事不予计较。
便是在朝廷的人事问题上,又起用了十几名慕容家族的人,悉为文武要职。在这个过程中,刘文济是不断退让,心中的怒气也在不断地积攒、膨胀,若非萧太后的劝告,他早就对慕容氏采取措施了。
前事不提,但如今已是端拱三年冬了,慕容太后仍不知进退,刘文济的耐心也到极限了,对于太后的诉求,他当场就顶了回去,表情平淡,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决。
慕容太后当时就气急,然而,更让她气愤的事还在后边。当刘文济再度以慕容氏之事问萧太后时,萧太后在沉默良久之后,让刘文济斟酌行事。
于是,刘文济果断出手了,其后不久,以前武德使、前都察使、宰臣、山阳巡抚使、漠南宣慰使王玄真病笃,不能理事,将宰臣慕容德琛外放山阳,巡抚塞上。
多么熟悉的剧情,十来年前也是这般,慕容德琛被外放湖广,十年后,同样经历又来一次。即便是皇亲国戚、当朝显贵,在帝国最顶层的权力斗争中,也只能沦为牺牲品.
于此同时,刘文济降下谕旨,把慕容太后禁足了。准确得讲,应该叫“禁政”,一应待遇齐全,可以在监视状态下出行,但是对于军国人事,再不许有任何干预。
而经过慕容太后这档子事,刘文济就像摆脱了枷锁一般,雷厉风行地把国政处置了。向德明终究没能扛过端拱三年这个冬季,于半个月后,就于温国公府中与世长辞。
之后,刘文济便正式下诏,以吏部尚书寇准为尚书令,又以京畿布政使韩承纲入堂,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拜相。韩承纲,已故世祖元从、开国将帅韩通之孙,“橐相”、河内公韩徽次子。
让寇准任尚书令,刘文济也是有所纠结了,此人刚直而强悍,确实能做事,但与朝臣处不好关系也是事实,也不是那种真正循规蹈矩的人,这一点尤其让刘文济顾虑。
但最终,还是敲定了寇准,他需要一个做事的宰相,而寇准几乎具备一切素质,同时,在向德明这个老贵之后,他也需要一个庶族出身的宰相。
韩承纲晋位宰相,也是类似的考量,需以此平衡安抚贵族官僚集团。说起韩氏家族,起家的韩通,是个不同文墨的武夫,韩家也是军事贵族,但不管是韩徽,还是这韩承纲,皆以文治见长,也算帝国军事贵族中的一朵奇葩了,父子皆拜相,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当寒冬过去,时间跨入四年春,正月朔,于乾元殿的大朝会上,皇帝刘文济致新年贺词的同时,也宣诏,改元建隆。
一同修改的,还有被重新拾掇一遍的垂拱殿,刘文济于端拱三年夏就搬了进去,这是世祖、太宗、康宗三朝的办公之所,而紫微城虽大,但最适合皇帝居住、理政、读书、养心的多动能宫室,恰是垂拱殿。
刘文济更其名为“崇政”,以承先祖之志,继太宗遗风,正式开启了他“建隆崇政”的时代,至此,大汉皇帝的“真面目”终于暴露在天下臣民面前。
PS:建隆时期下的政事堂,宰相尊位仍为九尊:尚书令寇准、中书令、许昌王刘曜、吏部尚书韩承均、枢密使马怀遇、财政使张知白、都察使王钦若、兵部尚书郭仪、礼部尚书陈尧佐、尚书仆射张士逊,大汉帝国也在这些人的掌权下,迎来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期。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