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扬越之苗裔_重生之吴霸春秋免费阅读小说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4章 扬越之苗裔

第(3/3)页

益于大王的仁德,吴国惠泽百越,当地黎庶开辟了大量的荒地,非以刀耕火种,而以农耕、渔猎为生。”

  “百越人对我吴国有着一定的向心力,每年的叛乱都日趋减少。”

  顿了一下,孙俪又道:“故而,大王应分清主次,对待各地的百越小国、部族一一剿抚,而非以雷霆之势,荡涤岭南。”

  “……”

  对于孙俪的这一主张,包括庆忌在内,所有人都深表认同。

  吴国的文化,实际上与百越是十分相近的。

  说到底,吴国的前身“勾吴”,在之前跟越国一样,还是百越的一部分。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人是用木棉、芭蕉、竹子等植物纤维织布的发明者。

  在饮食方面,越人“饭稻羹鱼”,是栽种稻谷(早稻、水稻)的先行者。

  在交通方面,越人是舟船的初创者。

  在居住方面,百越部落是“干栏式”住房的创造者。

  昔日,庆忌的祖先,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和仲雍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

  将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带着亲族来到来到还是蛮荒之地的扬州一带,建立勾吴(即句吴)王国。

  泰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泰伯。

  值得一提的是,周人是农耕技术一流的部族。

  周人的先祖后稷“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任命他为“农师”。

  相传泰伯在梅里一带“复制”周人原来的创业经验,大兴水利,发展农业,“穿浍渎以备旱涝”。

  就是开挖沟渠、陂塘,以灌溉、排涝。

  泰伯还改进农耕方法,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令当地农业生产有了飞跃性发展。

  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改进,促进当地经济空前发展,泰伯遂营造城池、房屋,提升吴地文明形态。

  经过了数百年的进化,吴国的文化已经偏向于中原,但自始至终,还在兼容并蓄着南方越人的一些文化。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