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大统一进程_唐朝小闲人小说全文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大统一进程

第(3/3)页

常大的纷争,因为天下百姓已经习惯了租庸调,要是朝廷突然增税的话,纵使是大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百姓着想,天下百姓都会感到不满的,尤其是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唆使百姓闹事的。倘若这一套税法在西北取得了成功,并且对中原产生了影响,到时陛下可审时度势,完善租庸调,加强富人的税收,减低百姓的税收,这样一来,可以化解国内的矛盾,也可以充盈国库,更加能够体现陛下的权威。”

  这么一说,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反而是增加朝廷的权力,而非是削弱,朝廷要增税,得有一个由头,皇帝也不能说增就增,可是当初设定租庸调制的时候,已经将这一点定为了基本国策,均田制是一脉相承传下来,要改变非常困难,有这么一套税法,可以增加变数,就给予朝廷操作的空间。

  又听韩艺说道:“而陛下的担心,臣以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在西北制定税收多少的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那些酋长,这只是因为西北的牧民习惯于酋长制度,故此由酋长来定,但是随着官府的建立,官府会渐渐取得主导,就好像乡绅与官府的关系一样。中原可没有酋长制度,百姓习惯于服从官府,那么决定税收的当然还是朝廷,就算陛下将这权力施舍出去,那又应该由谁来定呢?贵族、官员、地主,这根本不可能,中原的税收,必须得由朝廷来决定,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以胜任。”

  这凡事都有两面的,就看如何取舍。

  李治说得对,韩艺也说得对。韩艺的这一套虽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府的权力,但是它的弹性比较大,可以根据国情不停的改变,而如今的均田制,税收弹性就比较小,等于就已经定死了,但是均田制能否长久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长安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制造业正在兴起,那么税收改制肯定是势在必行,每个朝代都经历过税收改制。

  这也是韩艺的一贯做法,他的变法,从来就不是说大刀阔斧的干,他习惯潜移默化,慢慢的去改变,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及时收回,这也是为什么韩艺明明推行了很多的政策,但是很少引起大家的讨论,因为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韩艺说得很有道理,哪怕在西北,订制税收的也是酋长,酋长在当地个个都土皇帝,跟中原不就是一回事么,只不过相对而言,他们是分散的,中原是统一的,其实都是统治阶级再做决定。可见这一套税法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官府与酋长之间权力分配,因为统治异族,矛盾往往发生在这两者之间,这等于还是帝王之术,让他们相互制衡,跟百姓没有关系,只是说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李治现在也反应了过来,这其实就是帝王经常玩得手段,不禁眼中陡然一亮,这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他只想着如何去加强统治西北,但是你要加强,肯定就要加强都护府的权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都护府的权力,这山高皇帝远,也是难以控制,这是一个隐患,反过来不给官府太多的权力,官府又控制不住当地的胡人,理应采取平衡措施,这一套税法可以很好的平衡他们,一个定税,一个收税,两者谁也不敢乱来。

  这么一说来,对于皇权是大大的有利。

  韩艺见李治目光闪闪,知道他终于想到了这一点,心想,得再给他来一剂猛药,促使拍板决定,于是又趁热打铁道:“并且,臣有把握,一旦朝廷决定这么做,五年之内,东突厥旧地必将接受朝廷的绝对统治。”

  李治一愣,道:“这跟东突厥又有什么关系?”

  韩艺道:“俗语有云,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东西突厥乃是一脉相承,他们拥有同样的经历和习俗,但是朝廷一旦采取这种新得治理模式,那么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治理模式不同,如果西北边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繁荣似锦,那么东突厥旧地的百姓会作何想?当然会非常羡慕,这穷则思变,如何变,他们之间唯一区别在于制度,那么到时都不需要朝廷出声,东突厥的百姓自然会要求朝廷以同样的制度去管理他们。陛下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道、州、县三级官府设置在东突厥旧地,加强对当地的统治。陛下其实可以将微臣的商人条例视作一块敲门砖,用他来敲开胡人的心房,让他们对中原放开怀抱,唯有如此,胡汉才能够融合在一起,从名义到实际,形成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国家。”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