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

第(2/3)页

里看书的青年。

  这人闻声抬头,相貌十分普通,但即便身处农村,他却将头发一丝不苟的梳理打扮。

  “你把饭送过来吧。”

  “好嘞!”灸

  孙队长一开口,这组长便笑呵呵的离开了帐篷,随后过了片刻,他带着用木盘粗布盖着的早饭回到了帐篷内,将早饭放好后,拉开了粗布。

  虽说大明的生产力因为工业革命提高了不少,但对于白水村来说,精粮不是每天都能吃的,因此当粗布被拉开,出现在两人眼前的是两个煮鸡蛋和一个拳头大小的煮红薯,以及四个红薯馒头。

  “……”瞧着这一盘子的食物,青年却皱了皱眉,随后才开口道:

  “行了,你去吃你的吧,我先给村里算算账。”

  “诶!”组长闻言退了出去,而帐内的青年在他离去后也拿起了一个红薯馒头眯了眯眼睛。

  “我孙可望可不会一辈子吃这种杂粮……”

  青年人的一句话暴露了他的身份,而他也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为数不多擅长治理国家的人物。灸

  尽管在眼下的大明,孙可望没有造反,还跟随迁移队伍北迁来到了河套,但想要出人头地的人,总会想办法找机会。

  孙可望盯上的机会就是恩科,而要参加恩科就要读书写字,还要买教材,筹路费。

  对于一个北迁的饥民来说,这些东西基本和孙可望没有任何关系,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机会也是人找出来的。

  北迁后,当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屯垦时,孙可望就已经开始在白水河捕捞鱼获,同时耕种田地,购买书籍来识字。

  他虽然错过了官学,但识字的身份也让他成为了生产队的组长。

  之后随着他带组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加上他自身也算身大力壮,很快便成为了白水村的队长,带领村民开垦荒地。

  白水村之所以在开垦上井井有条,就是因为他安排得当所至,而他也借助生产队队长的身份来卖粮,甚至截留一部分银钱来买教材。灸

  两年的时间,他就利用队长的身份,牟取了许多他前进道路上的基石。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他的年龄也在不断增长。

  天启十四年的他已经二十二岁,再等下去就不是他的风格了。

  因此,今年也将是他准备参加恩科的日子。

  如今已经是二月,距离十月的恩科只有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孙可望必须把燕山教材上的各项知识全部吸收,然后才能成功考中。

  恩科至今已经发展了十年,各项规则也开始逐渐完善。

  曾经的恩科只能在北京城进行,但从天启十年开始,恩科开始在各省省会进行。灸

  当然,如果学子要前往京城参加京城的恩科,那也是可以的。

  不过,对于贫苦出身的学子来说,大部分人都选择在本省参加恩科。

  孙可望很清楚,他要出人头地,只能去京城参加恩科,而从白水村到京城一共一千二百里路,他就算租借村里的挽马前去,过去也需要最少一个月。

  加上准备的时间,他最少有两个月要在路上和京城,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半年。

  秋收之后他就得立马出发,并且要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

  他现在的苦读就是为了日后的出人头地,这些杂粮他已经吃得够多了!

  想到这里,孙可望攥紧了手中的红薯馒头。灸

  与此同时,在二月初一的日子里,李定国也前往了京城的顺天兵家府学就读。

  由于兵家府学是军营化管理,因此李定国无可避免的需要住校。

  这么一来、朱由检就有大半年看不到他了。

  因此,在上学的路上,朱由检腾出了时间,亲自送李定国来到了府学门口。

  “进了府学后,不要骄傲自大,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府的学期毕竟是五年,其中前三年是学习理论,后两年是去军中实践。”

  “眼下你也已经十四岁,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灸

  马车上,朱由检为李定国整理了一下书箱,看着他背上书箱,提着行礼的样子,不由微微颌首。

  李定国倒是和朱由检的性子很像,没有历史上的那么执拗和莽撞,反而十分沉静。

  “殿下记得多休息。”

  面对朱由检那满意的眼神,李定国笑了笑,但却说不出太多安慰的话,只能说出了让朱由检多休息。

  朱由检见状也不说什么,而是侧头示意他该下车了。

  “小子告退……”

  李定国背着书箱,拿着行礼,深深躬身表示感激,随后才转身下车离去。灸

  朱由检坐在马车的窗边,看着李定国下了马车,向着人群稀疏的兵家府学大门走去,直到他的背影彻底消失,他才转过头来,拉上了窗帘的同时,用床边的铁扣叩了叩马车。

  感受到震动和声响的车夫开始驾车回程,而朱由检也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己面前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上。

  时间进入天启十四年后,天下的旱情也如朱由检预料的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正月间,北方各省下雨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南方各省则是在经历台风、洪涝等灾害。

  至天启十四年二月初一,陕西、河西、山西、河南、湖广、南直隶、山东等一京六省去岁入秋早霜,冬无雪,今春不雨,旱情初显。

  单说省份,感觉旱情规模并不小,不过好在这一京六省之中,只有河南和陕西是全省皆旱,而山西、河西是半省遇旱,剩下的南直隶、山东、湖广,则是邻近河南的那几个州府遭遇旱情罢了。

  尽管遭遇大旱,但由于河南、山东的百姓有存粮,因此朱由检不必担心他们,甚至河南布政使陈奇瑜和山东布政使王纬都表示常平仓充裕,可以接济其它省份。灸

  至于陕西,作为陕西布政使的梅之焕也上疏表示渭河、泾河、黄河、汉水无碍,陕西河套、关中、汉中三地春耕不受影响,今岁可自给自足。

  湖广和南直隶也表示可以自行赈灾,不用朝廷拨发钱粮,因此真正需要朱由检和大明朝廷上心的,是河西、山西两省。

  河西遭遇大旱的地方,主要是陇西和西宁一带,地方上奏的灾民足有百万,基本都是这些年陕西迁移河西灾民的聚集地受灾。

  至于山西,好消息是大同和太原没有受灾,坏消息是除了这两个府,其它都受灾了。

  相比去年山西全省皆旱的情况,今年的情况算是乐观了一些,不仅仅是旱情,也有关人口。

  经过去年一年的迁移,山西人口从八百万骤降至六百八十万,并且眼下还在不断地迁移。

  虽说耗的粮食是一样的,但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