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八章 见皇帝(两更合一更)_寒门宰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百三十八章 见皇帝(两更合一更)

第(3/3)页

太好吧。”

  王韶道:“这并不是算计,而是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有些手段。我们在青唐对待蕃部需明其厉害,再恩威并用,而如今到了朝中,其中厉害更是十倍于那些蕃部。”

  “说实话我宁可在古渭,也不愿回朝与官僚们打交道。”

  数日之后,新判汝州富弼入朝。

  治平四年时,官家刚登基,曾要重用富弼,但富弼以足疾推辞。

  官家之前召富弼是因曹太后之故,如今再召则是因为韩琦罢相后,朝中没有可以服众的大佬坐镇。

  于是官家召素有果敢,有所作为之名的富弼回朝。

  不过富弼仍不肯当宰相,最后官家只好让他出判汝州。

  今日富弼入朝面辞,官家知道他有足疾,特别允许他坐在肩舆入宫。之后官家又担心富弼不便,于是又下诏自己亲迎至东门小殿接见富弼。

  如此礼遇实在是给足了富弼的面子。也足显官家尊重重臣的礼数。

  到了东门小殿后,富弼在儿子富绍庭的搀扶下第一次见到了官家。富弼仔细打量官家,很年轻的一个人,态度间对于自己这样的老臣给予足够的尊重与恭敬。只是身形稍稍有些瘦弱,不知能不能替祖宗承起这大宋江山。

  官家对富弼道:“富卿足疾不用参拜,来人看座。”

  说完官家命宫人搬来座椅,富绍庭搀扶父亲坐下。

  君臣对坐后,官家迫不及待地就问道:“富卿是三朝重臣,当初出使契丹,为国而奋不顾身,如今朕刚刚登基,于国事不明,还请富卿教朕以治道,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富弼听了眉头微皱,果真如司马光所言,官家这也太急于有为了。

  古代那些如秦皇,炀帝这般好大喜功的皇帝往往都败亡于此。

  富弼道:“陛下一见臣即为治道,而不问仁德,有仁德才有治道。臣劝陛下以广布仁德,收取恩信为先。”

  官家一脸恭敬地道:“富卿所言极是,朕受教了。”

  富弼闻此稍稍高兴又道:“陛下求治之心,臣当然知之,不过人主之好恶让人所知不是好事,如此必然会有奸佞投其所好。”

  这话当初司马光也这么说过,官家道:“可是朝廷每年给契丹,西夏的岁贡,实令国家负担沉重。即便朝廷对西夏,契丹有求必应,但他们仍嫌不足,不肯就此收手。如今朝廷国库空虚,一旦边事一起,将如何是好?”

  富弼道:“陛下不必过分忧虑边事,还是依臣所言,陛下临御之初当以广布德泽为上。臣愿陛下能够二十年内,口不言兵事,亦不宜重赏边功,否则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

  官家闻言默然,富弼所言又是这一套说辞。

  司马光他们的主张更偏激一些,就是‘痛惩邀功生事者’,凡是在边境与西夏制造摩擦的将领都要严惩。

  富弼所言也是如此。

  官家默然半天,最后叹道:“富卿的意思,朕明白,以朝廷如今的边备莫说是契丹,便与夏人开战也是难求一胜。”

  富弼道:“陛下圣明。”

  官家勉强笑了笑道:“朕想拜富弼为集禧观使留在京师辅弼朝政,还请富卿不要推脱。”

  富弼知官家没有用自己的意思,当面辞了,然后出了皇宫直接往汝州赴任。

  听富弼之言后,司马光等朝臣们又上疏要官家‘阜安宇内’为上,枢密使文彦博也是这般建议。

  官家听了吕公著讲经筵要他效仿汉文帝。

  官家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对大臣们言道:“汉文帝身衣弋绨,足履革,也不是没有用的,同样是有所作为,如此只要坚持数十年间,最终会有成效。以此言之,朕决定勤俭节约,与诸位爱卿共同节省府库用度,以此来养兵备边。”

  王安石此刻还在路上,官家虽然心急但却没有门路,觉得大家们建议也有道理,不如学着汉文帝的作法搞一搞。

  这也是富弼,司马光的建议,不要将自己求治心切的目的,这么明白的昭告天下。

  不过官家说要学汉文帝,顿时令吕惠卿及身在京师等候接见的王韶都是很慌。

  官家学汉文帝,那么他们打算的一切事情都不要提了。

  他们都可以回家去读书种田了。

  不过人的性子是很难转变的,或许因为一时的原因而有所改变,但最后还是会回到最初的。

  就在这时候王韶得到了官家的接见。

  王韶入宫前也是满怀着忐忑,富弼刚劝官家二十年不言兵事,司马光等又建议‘痛惩邀功生事者’,他这个时候面见官家言兵事,不是与朝中的主流唱反调吗?

  不过王韶入宫觐见时,却看到章越陪侍在侧。

  王韶见此不由心底大定,官家在接见自己时,让章越也侍从在侧,说明他还是有在西北建功立业的打算的。

  王韶行礼之后,但闻官家问得第一句话是:“卿也是德安人?”

  王韶精神一震,官家所问的另一个德安人莫非是……

  Ps:本书史料主要是宋史。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四史里屁股最歪的,对于变法派的人物都是满满的抹黑,但是没办法也只能将就着用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02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